电子标准院组织专家携手IEEE成功举办IEEE P2418.2项目工作组首次会议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UmN3GJ-rvyg-APcS4G07g
参会单位如下(排名不分先后):
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
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
厦门安妮股份有限公司
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
中国平安保险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
北京蚂蚁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
上海金丘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(特殊普通合伙)
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
深圳金刚链计算技术有限公司
Ontology Foundation
Apple Inc
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深识全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
北京众享比特科技有限公司
奇虎360
井通科技
Kapbook
链极智能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
同济大学
复旦大学
电子科技大学
风弦:大家还没睡
群里有学通讯的小伙伴吧
学过通讯的小伙伴应该比较熟悉这个IEEE是什么机构了,你肯定会遇到。
如果不是学通讯的,那我们说个大家熟悉的,你现在不出意外正在用WIFI,我们的WIFI的标准就是这个IEEE制定的
风弦:上周五去参加这个会,有不少业内的大公司去,比如蚂蚁金服,京东,普华永道
这些公司还都是非常重视标准化,合规性工作的。所以井通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个小范围的会议,也是业内对于井通的一种认可。
先学习别人的工作规范,方法,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
哈哈,找我聊币的可以睡觉了,你们知道我是不在币圈混的
大家有啥想问的没
风弦:我是说这个IEEE的会议,区块链标准化的事情,不岔开话题哈
你们觉得区块链的标准化该怎么搞呢?
derek:标准化的事,井通是作为什么角色参与呢?
风弦: @derek 具有投票表决权的几家单位之
Jiang:通用的大标准,基本的定义,分布式账本+通证?
风弦: @一步一个脚印 哈哈,不要憋大招,会憋出内伤的
风弦: @Jiang 好问题,比如NEO出不了块的区块链叫不叫区块链呢?
其实现在关于区块链的定义也是缺乏标准的
风弦:之前工信部五所测试的时候,发现很多开源社区的项目,平均每10行就有一个Bug
这样只讲究feature,不讲安全性的,不管可靠性的区块链,把雷交给用户的其实非常多,而普通用户只看得懂白皮书,没有识别能力,即便是政府采购的时候也没有识别能力
风弦:因此,和大家买矿泉水一样,这个水是不是矿泉水,还是纯净水,还是矿物质水,需要有专业的分工来进行识别测试的。
比如老百姓对于奶粉是否合格是不会检验的,但是现在国家会要求奶粉批批检测。
A--付: 建议咱井通也去参加工信部全球公有链评估,秒杀他们,不能太低调啊
风弦: @A--付 工信部老早就测过了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 ... O0ZcPNNO3qq9QAc3#rd
风弦:这个赛宝实验室就是工信部五所
扩展给大家讲讲标准背后的一些道道
比如大家每天都喝的水,国标要求检验106项,给你检验报告你也看不懂。这个和医院的体检报告是一样的。我不是医学训练的,我看不懂这这么多的专业术语,从这些信息中我也得不到有效信息。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患者,我就像知道,我是健康还是不健康
风弦: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讲,这个过程叫做信任的生产过程,是专业化,精细化。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的,这个需要比较专业的训练,通信需要高带宽。
风弦:但是在传播信任的过程,因为受众不懂,受众只能接受一个非常有限的带宽,往往也就是一个符号比如品牌,一个结论,比如,这个食品是安全的。你是健康的。公众得到的是一个简化的东西,你无法求证这中间的数据生产过程是否有问题,非专业人士,无法对过程质疑。只能凭借情绪判断,我愿意相信你是好人,我愿意相信你是坏人
这个也就是最近的疫苗舆论风波的一个传播学分析
而做这些的基础就需要在同行评议中,也就是专家群体中形成共识,这个共识以法规或者其他形式确认下来,这就是标准的生产过程之一。
标准这个事情是德国人发明的,全球目前大概5万件工业标准,德国人占据了其中的一半多。而且每年大概3000件的数量增加,所以他们非常热衷于指定标准。比如德国的啤酒配料只有:小麦,啤酒花,水和酵母,第5种就非法,所以你在德国也很难喝到果味啤酒等国内这么丰富的啤酒
风弦:这是工业界的情况,大家用过诺基亚的手机到现在的安卓,苹果应该对充电线深有体会,这个接口的标准不统一,有很大的麻烦。因为工业产品的切换成本非常高
风弦:但是软件行业不一样,软件行业的切换成本非常低。
所以比较典型的是从HTML系列的标准开始,到最近的HTML5,是谷歌,苹果等这些大公司先自己搞起来,然后W3C这些组织才追认的。
我在苏州见过一个大牛,10年前写的HTML5的代码,提交上去,到HTML5指定标准的时候,一个代码没改动过。
现在只要你用微信公众号,基本都会用到他写的插件,有20多万家,企业会员,注意是企业会员,不是个人会员
风弦:那么这个事情,其实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启发,就是参与标准的相关工作,其实是一个有非常大的潜在收益的事情。
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像欧美的企业学习规范的做事方法,做事可重复,可重现,可被其他人利用。
这方便的代表案例是中国的陶瓷技术,一再失传,一再发明,而欧洲人说他们重新发明了陶瓷也是有道理的,他们每一次实验都有精确的数据记录。
可以重现当时的任何一次过程。
而中国说钧窑无对,古瓷难仿,我们很难再现历史的辉煌。那些东西都在工匠的脑子里。
这种思维方式,需要我们好好学习一下。
风弦:说回到区块链行业,目前是混沌期,标准制定要积极参与学习,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多做落地应用,市场占有率高,用的人多,成为事实上的标准。
比如MOAC的子链,非常有可能成为事实上的标准。
大致是这些吧。对标准化感兴趣的小伙伴,可以去读读【王忠敏】老爷子的博客,写的非常有见地
行业的商业逻辑,应用逻辑,大家比较容易看得到,但是行业的隐形知识,这个需要你在这个行业里面,研究这个行业才会知道
风弦:所以你判断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里面的水平如何,有一个提问的技巧
【点状问题,网状问,网状问题,点状问】
你看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把这个问题关联知识串联起来
风弦: @难民甲 多争取机会,积累一手的实践经验,扩大在行业的朋友圈,他们是最好的老师
风弦:大家想想,从这个角度来看井大给大家的分享,和你们看到的其他区块链大咖的分享是不是网状的丰富程度,大大不一样呢?
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几句话,但是维度,丰富度,差很多呢!
晚上和小伙伴一起吃饭,回来加班,大家说,加班及挖矿,今晚我们都在挖矿,继续挖矿去了
风弦:在井系社区里想学习,学本事的不会失望,想炒币发财的嘛,哈哈!自己判断啦!
井底望天: @风弦 身体也要保重
井底望天:小武总在各地开生态大会吧
井底望天:经常露露脸
洛:装死不怕,老大今年还能满血复活吗
井底望天:还能?一定要复活